广东省三支一扶报考条件2022

1、热爱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具有敬业奉献精神,遵纪守法,作风正派。

微信号:jy002002007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2、热爱基层,志愿服务基层、扎根基层、奉献基层,服从组织安排。

3、身体健康,须提供体检表。

4、具有大专及以上普通类全日制学历,学习成绩合格,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

5、年龄不超过30周岁。

6、支教岗位须是已取得教师资格证的高校毕业生。支医专业技术岗位须是医学院校或医疗卫生类专业高校毕业生。

7、符合招募岗位规定的其他条件。

[广东省]广东三支一扶评职称条件,广东三支一扶评职称条件是什么

三支一扶报考有什么条件

至少需要全日制大专以上学历,毕业两年内未就业,然后就是所对应岗位的专业要求,资格证之类。列举山西省公告一、招募条件

(一)基本要求

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2.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拥护中国 *** 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

3.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行。

4.具备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和心理素质。

5.充分了解实施“三支一扶”计划重大意义和到岗服务为志愿性质属性,自愿到基层一线长期服务。

(二)具体要求

1.学历学位要求:符合“三支一扶”岗位招募所需的学历、学位要求,并取得毕业证书。

2.年龄要求:符合“三支一扶”岗位招募所需的年龄要求。

3.其它:符合服务岗位所需的专业、职业资格、户籍等要求。二、服务性质

“三支一扶”计划服务期限为2年,从实际到岗之日算起,服务期间为志愿者,服务中途不得离岗。到岗服务签订服务协议,须承诺在更低服务年限期内不离岗。

服务期满经考核合格且取得相应从业(职业、执业)等行业准入资格后,在服务单位继续聘用(占事业编制),并享受相关优惠政策。

参加“三支一扶”计划可享受的待遇

(一)服务期间的待遇

1.生活补贴

服务期间每月生活补贴3500元,每年交通补助500元。新招募在岗服务满6个月的人员给予3000元一次性安家费。服务单位在服务期间提供的其他待遇见附件。

2.社会保险

“三支一扶”人员在服务期内,按城镇职工标准办理基本养老、基本医疗(生育)、工伤、失业保险。社会保险个人缴纳部分由个人承担。

3.职称评定

“三支一扶”人员服务满1年且考核合格后,可按规定参加职称评定。

(二)服务期满后的待遇

参加“三支一扶”计划人员在取得服务期满合格证书后,可享受以下优惠待遇:

1.公务员定向招录

在招录公务员时,拿出部分岗位面向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基层服务项目人员定向招录。

2.事业单位专项 ***

省、市、县、乡镇事业单位 *** 时按比例设置专门 *** 岗位用于 *** 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服务基层项目人员。

3.继续学习深造

服务期满考核合格报考研究生时,可享受初试成绩加分的政策优惠。

4.其他优惠待遇

参加“三支一扶”计划前无工作经历的人员取得服务期满合格证书后2年内,在参加机关事业单位招录(聘)、各类企业吸纳就业、自主创业、落户、升学等方面可同等享受应届高校毕业生的相关政策。

三支一扶支农需要什么条件

法律分析:三支一扶报考基本条件:

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广东三支一扶评职称条件

2、遵守宪法和法律;

3、了解“三支一扶”计划广东三支一扶评职称条件,具有良好品行。乐于吃苦、甘于奉献广东三支一扶评职称条件,自愿到基层一线长期服务;

4、具备招募岗位所需的资格条件;

5、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

政策具体情况:

(1)原服务单位有职位空缺或有相对应的自然减员需补充人员时,要聘用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三支一扶”大学生。相关事业单位公开 *** 工作人员,应拿出不低于40%的比例,聘用具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高校毕业生,在同等条件下要优先聘用“三支一扶”大学生。

(2)对于准备自主创业人员,可享受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 *** 担保和贴息等有关政策。

(3)服务期满且考核合格的“三支一扶”毕业生可以享受一定的政策加分或同等条件优先录用。

(4)到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服务2年以上,服务期满后3年内报考硕士研究生,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5)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三支一扶”大学生,根据本人意愿可以回到原籍或到其他地区工作,凡落实了接收单位的,接收单位所在地区应准予落户。

(6)进入国有企事业单位时,由接收单位按照所任职务比照同等条件人员确定其职务工资标准,其服务期限计算为工龄,在今后晋升中高级职称时,同等条件下优先评定等。

法律依据:《关于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的通知》 之一条 指导思想。实施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要以 *** 理论和“ *** ”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中央关于做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服务基层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经受锻炼,健康成长,为促进农村基层教育、农业、卫生、扶贫等社会事业的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