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工伤康复中心(医院) *** 启事
广东省工伤康复中心(医院) *** 启事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广东省工伤康复中心(广东省工伤康复医院)是隶属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广东省科学技术厅职称的正处级事业单位,是全国之一家以工伤康复为主的专科医院,2001年成立,主要面对工伤职工以及其广东省科学技术厅职称他伤残人员提供医疗康复、职业康复、社会康复、假肢矫形与辅助器具装配以及家庭病床服务。
2004年,康复中心被确定为“全国工伤康复综合试点单位”和“广东省工伤康复基地”,2009年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确定为“全国工伤康复综合基地”。是广东省科学技术厅指定的“广东省创伤救治科研中心康复基地”,同时也是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医学院、南京医科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江西赣南医学院、昆明医学院、北京假肢矫形技术学校、香港理工大学、香港职业治疗学院等13家院校康复实习教学基地(医院)。
中心现有神经康复、骨创康复、烧伤康复和综合康复四个病区共200多张康复床位,拥有一批高素质的康复医学和康复治疗专业技术人才,可提供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语言治疗、心理治疗、中医传统康复治疗、康复辅助器具配置、职业康复、社会康复等各具特色的全面系统的康复服务,在截瘫、截肢、烧伤以及手外伤等方面的康复技术居国内地位。
中心积极推动康复管理政策和康复技术标准的建立和完善,积极开展康复领域科学研究,切实承担工伤康复专业人才培养工作,与香港、台湾、日本、德国、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开展了广泛的工伤康复科研及培训合作,在科教兴院的道路上迈出了可喜的步伐。
中心自成立以来,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病人康复后再就业率达85%,得到了伤残患者家属良好的赞誉。为进一步扩大广东省科学技术厅职称我省工伤职工的康复受益面,提高省工伤康复医院的服务能力,发挥该院康复技术指导和示范作用,经省 *** 同意,省工伤康复中心在广州市白云区尖彭路进行易地新建,一期规划总床位400张,于2009年10月底主体结构封顶,现建设工作已进入机电安装和室内装修阶段,预计2011年8月竣工并投入使用。中心易地新建项目被列入《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广东省新十项工程》和《广东省2009年重点建设项目计划》。国务院颁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明确提出要“建设工伤康复基地”。2009年3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与省 *** 签署备忘录,决定在康复中心易地新建项目一期工程的基础上,采取省部共建的模式建设工伤康复基地,基地建设目标为广东省科学技术厅职称:建设成为国家医疗康复和职业康复基地、康复人才培养基地、康复科研基地以及工伤康复国际交流合作基地。
新中心预计2011年8月开业,为储备人才,特面向社会 *** 300人,热诚欢迎优秀人才加盟。
一、 *** 的岗位和数量如下表:
岗位 需求(人) 学历要求 所需专业 备注
物理治疗 45 本科及以上 康复治疗学 中级职称以上可优先担任科室主任。
作业治疗 35 本科及以上 康复治疗学
心理治疗 5 本科及以上 应用心理学或临床心理学
语言治疗 5 本科及以上 康复治疗学或语言治疗学
音乐治疗 3 本科及以上 音乐及相关专业
中医传统治疗 20 本科及以上 中医或针灸推拿学
职业治疗师 12 本科及以上 康复治疗学
技能培训师 8 本科及以上 动漫、机械制造相关专业 教学人员
护士 90 大专及以上 护理学 其中中级职称以上优先担任护士长。
医疗行政管理 2 本科及以上 医保或卫生事业管理
医疗质控管理 2 本科及以上 临床医学 中级职称
检验 4 本科及以上 检验
药剂 5 本科及以上 药学和中药学
预防医生 5 本科及以上 预防医学
耳鼻喉医生 2 本科及以上 耳鼻喉
医生 50 本科及以上 临床医学、骨科学、神经内科学、神经外科学、心内科学、重症医学、急救学、麻醉学、儿科学、烧伤整形、泌尿外科学、手外科学、疼痛、临床医学全科方向 其中中级职称以上可优先担任科室主任。
放射科医生、
*** 6 本科及以上 医学影像
人事科长 1 本科及以上 人力资源管理相关专业,8年以上人事管理工作经历,有医院人事管理经验者优先。 中级职称
备注:中级职称以上人才学历放宽到大专。
二、 *** 条件
1、 *** 对象:(1)2011年普通全日制应届毕业生;(2)已办理暂缓就业的普通全日制毕业生;(3)有相关工作经验的社会人员。
2、学历要求:应聘对象的之一学历应具备普通高等院校全日制专科以上学历;毕业证、资格证可通过查询证实。
3、执业资格:社会流动人才须具有国家专门机构颁发的执业资格证书或相应专业的上岗证、操作许可证等,并经注册;对未取得执业资格的应届毕业生实行见习期制度。
三、工资待遇:参照广东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工资标准及绩效工资标准执行,并购买五险一金。
四、 *** 形式:人事 *** 制、合同制,入职后优先参加统一组织的入编公招考试。
五、报名方式:将个人应聘简历(附带本人照片),邮寄或发电子邮件(电子邮件投递简历的请在标题上注明姓名、学历及专业,且不要重复投递),中心将统一安排面试考核,面试时间和地点另行通知。
报名时间:截至2011年5月1日
邮寄地点:广东省广州从化温泉镇温泉东路115号人事科
联系 *** :020-87838812 87830218 87830338(传真)
电子邮箱:gz87830128@126.com
网 址:
联 系 人:洪老师 陈老师 刘老师
新康复中心地址:广州市白云区尖彭路白云大道北地铁站A2出口旁
林爱华(中山大学副教授)详细资料大全
林爱华,中山大学医学统计学与流行病学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医疗卫生领域的成本效果分析,慢性病统计分析 *** 的研究,行为流行病学,社会心理因素与健康。
基本介绍
中文名 :林爱华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职业 :硕士生导师 代表作品 :《单变数推断统计分册》 工作单位 :中山大学 职称 :副教授 研究方向 :医疗卫生领域 担任职务,学术简历,研究方向,承担课题,发表论文,新增课题,发表文章,参编教材,社会 *** , 担任职务 硕士生导师 医学硕士(中山医科大学) 学术简历 1981-86年 湖南医科大学预防医学专业 学士学位 1986年至今 中山大学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 1994年 中山大学卫生统计学专业 硕士学位。 研究方向 1.医疗卫生领域的成本效果分析 2.慢性病统计分析 *** 的研究 3.行为流行病学。 4.社会心理因素与健康 承担课题 1. 综合电脑软体加强医学统计学的形象化教学 中山大学 2001年 主持 2.筛查方案的统计设计与资料分析 国家科技部十五攻关课题子课题 2002年 第二 3. 临床型研究生医学统计学教学内容改革初探 中山大学 2001年 第二 4. 子宫肌瘤相关基因的筛查与克隆 广州市科学委员会 2001年 第五 5. 健康促进学校预防中小学生吸菸效果评价 CMB课题 2002年 第三 6. 局部区域晚期鼻咽癌同时期放、化疗联合辅助化疗的前瞻性研究 广东省科技计画项目 2003年 第六 7. 珠江三角洲经济高速发展地区人群可持续性健康评价的研究 4万 广东省科技计画项目 2004年 主持 8. 医学统计学结合网路教学综合改革模式的研究 中山大学 2004年 主持 9. 磁共振成像为主要手段的鼻咽癌临床分期系统的建立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2004年 第四 10. 磁共振成像为主要手段的鼻咽癌临床分期研究 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国际合作项目 2004年 第四 11. 磁共振成像为主要手段的鼻咽癌临床分期系统的建立 广州市科技局科技攻关引导项目 2004年 第四 12.广州市流动女工预防爱滋病危险行为与行为干预的研究 3万 广东省爱滋病防治项目 2005年 主持 13. 吸毒人员预防爱滋病及减少伤害的行为干预 *** 探讨 15万 2005年 主持 卫生部爱滋病防治套用性研究项目 发表论文 1. 病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医学信息 2005年. 18(9) 2. 经济发展对可持续健康影响的评价指标的探讨 2005年. 12(4) 3. 眼科病案缺陷分析与对策探讨. 中国医院统计 2006年. 13(2) 4. 样本均数的抽样误差与置信区间估计的电脑实验. 卫生软科学. 2004,18(3) 之一 5. 广州市845名流动女工对爱滋病的认知、态度和行为的调查. 中国医院统计杂志. 2004,11(4) 之一 6. 医院资料如何套用SPSS软体包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 中国医院统计杂志. 2003,10(1) 之一 7. 广州市502名宾馆服务人员爱滋病的认知、态度及相关行为的调查分析.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2003,12(2) 第二 8. 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对乳腺良性病变的鉴别诊断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2002,18(3) 第三 9. 广州市532名宾馆、酒店及娱乐场所女服务人员爱滋病预防干预研究.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2,21,Suppl 第二 10. 套用SPSS软体包做二项分布及其正态近似的电脑实验. 中国卫生统计杂志. 2001, 18(5) 之一 11. 广东省各级医院就诊病人疾病构成分析. 中国医院统计杂志. 2000,7(3) 之一 12. 二项分布及其正态近似的电脑实验设计与教学实践. 医学信息. 2000,12 之一 13.美国公共卫生教育的现状与优势.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0, 6 第二 14. 广东省1360例SARS病人治疗措施与预后关系的logistic回归分析. 中国医院统计杂志 2006,13(4)329-331 15. 广州市432名强制戒毒人员爱滋病防治知识及减少伤害技能的调查. 中国爱滋病性病杂志. 2007,13(1) 16. 广州市吸毒人群爱滋病高危行为及知识水平的调查研究. 中国医院统计杂志 2007,14(2) 新增课题 1.提高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效果的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5010课题 统计负责人 2008-2018 2.ICU内脓毒症的流行病学的多中心前瞻性观察研究 5010课题 统计负责人 3.131碘规范化治疗Graves病及预防不良反应的前瞻性研究 5010课题 统计负责人 4.广州地区爱滋病的流行规律和相应防治模式的研究 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重大项目 第四 40万 2006-2009年 5.广东省残疾人致残原因分析和康复需求与对策的研究 广东省残疾人联合会横向课题 第三 5万 2007年 6.广州地区吸毒人群爱滋病监测模式的研究 主持 广东省科技计画项目 3万2007-2009 7.基于单核苷酸多态性得基因互作分析生物信息学 *** 研究 第二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20万 2008-2011年 8.广州市越秀区社区老年人高血压和糖尿病综合管理与干预模式的研究 2008-2011年 10万 广州市卫生局重大项目 9.广东省社区居民高血压和糖尿病综合预防与控制模式的研究 主持 广东省科技厅重点专项 2009-2011年 20万元 10. *** 治疗门诊吸毒人群针对减少伤害的教育模式效果的研究(科技部十一五攻关课题“广东爱滋病、病毒性肝炎规范化现场流行病学和干预研究”分题主持项目总负责:凌文华,10.0万元,2008年-2010年) 11.专业学位研究生医学统计学教学模式研究 主持 2009-2011年 1万 中山大学 发表文章 新增发表文章(2009年11月16日更新): 1.健康状况综合指标体系的研究 通讯作者 中国医院统计杂志 2007, 14(3):193-197 2.陆丰市1953-2004年脊髓灰质炎防疫分析 通讯作者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2007,8(4):378-381 3.广州地区638名医学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 通讯作者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8,16(2):147-149 4.广州市吸毒人群预防爱滋病及减少伤害的同伴教育效果研究 通讯作者 中国医院统计杂志 2008, 15(1):3-8 5.强制戒毒人员爱滋病防治同伴教育效果评价 通讯作者 中国健康教育 2008,24(8),578-580 6.珠江三角洲地区居民健康状况的综合评价研究 通讯作者 中国医院统计杂志 2008,15(3),239-241 7.广东省城乡残疾人个体生活能力的分析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8年9期),第三 8.广东省 *** 力残疾主要致残原因和对策分析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8年10期),第三 9.广东省城乡残疾人社会参与状况的比较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8年10期),第三 10.广州市流动人口中女工预防爱滋病两种干预模式的研究 通讯作者 中国健康教育杂志 2009,20(2) 11.广州市769名流动女工爱滋病知识、态度及相关行为调查 通讯作者 卫生软科学 2009,23(3) 12.吸毒者爱滋病知识、行为及卫生服务利用调查. 中国公共卫生 2009,25(7):783-784 13.临床护士离职意愿的调查. 通讯作者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09,15(15):1475-1477 14.临床护士离职意愿影响因素的研究. 通讯作者 护理管理杂志 2009,9(7):6-7 15. 广州市越秀区1988至2007年居民恶性肿瘤减寿分析 通讯作者 中国医药指南 2009 7:(16) 16.广州市越秀区1988年至2007年居民恶性肿瘤死亡趋势分析与预测. 通讯作者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09,30(5):24-628 17.WHO生存质量评估简表和St. George’s呼吸问卷综合评价尘肺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 通讯作者 中国职业医学 2009,36(5):382-385,388 新增发表文章(2010年4月27日更新): 1.广州市越秀区1988~2007年居民恶性肿瘤死亡年龄分布及减寿分析. 通讯作者 中国卫生统计 2009,26(6):633-635 2.外来务工人员爱滋病知、信、行状况以及健康需求和卫生服务利用调查. 现代预防医学 2010,37(5):1281-1283 新增发表文章(2011年4月8日更新): 1.境外生源医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通讯作者 中国学校卫生 2010,31(3):281-283 2.尘肺患者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通讯作者 中国职业医学 2010,37(3):202-205 3.广州市社区中老年居民高血压相关知识及防治状况调查. 通讯作者 广东医学(CA收录) 2011,32(2):233-236 参编教材 1.SPSS for Windows统计分析教程.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0年 编委 2.医学统计学与电脑实验(第二版).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年 编委 3.SPSS for Windows统计产品和服务解决方案教程. 清华大学出版社 北方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3年 副主编. 4.实用心脏病预后学.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3年 编委 5.中国医学统计百科全书《单变数推断统计分册》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年 编委 6.中国医学统计百科全书《多元统计分册》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年 编委 7. 妇幼卫生管理学 编委 2006年2月 人民卫生出版社 社会 *** 现任中国卫生统计学会医院统计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及中国卫生信息学会妇幼保健信息专业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高校讲师职称评定
广东省高等学校讲师、助理研究员资格条件
评定标准:讲师、助理研究员须对本学科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掌握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动态,掌握本专业的教学规律和教学 *** ,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参加编写教材和教学参考书,善于表达,课堂讲授效果良好;参加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公开发表有一定水科的学术论文或艺术作品;能运用一门外国语获取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之一条 适用范围
本资格条件适用于普通高等学校、成人高等学校从事教学、科研(科技开发)工作的在职在岗专业技术人员
第二条 思想政治条件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遵守《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任现职期间考核称职以上。
任现职期间,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在规定年限上延迟申报:
(一) 凡受党纪、政纪处分者,延迟2年申报。
(二) 弄虚作假、剽窃他人成果者,延迟3年申报。
第三条 学历(学位)资历条件
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获得博士学位,完成岗前培训,经考核合格,可认定讲师或助理研究员资格。
(二)获得硕士学位后,从事教学或科研工作3年以上,完成岗前培训,经考核符合本资格条件,可认定讲师或助理研究员资格。
(三)获得硕士学位,从事教学或科研工作3年以上,可申报评审讲师或助理员资格。
(四)研究生班毕业或获得双学士学位,取得助教或实习研究员资格后,受聘讲师或实习研究员职务3年以上。
(四)大学本科毕业,取得高校助教进修班结业证书,或学完本专业硕士研究生主
要课程4门以上并经考试合格,取得助教或实习研究员资格后,受聘助教或实习研究员职务5年以上(仅适用于专科院校的教师和本科院校的公共课教师及1993年以前毕业的其他教师)。
第四条 外语条件
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掌握1门外国语,参加全国或全省外语统一考试(外语专业人员须考第二外语),成绩合格。
(二)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可免考:
1.获得博士、硕士学位。
2.任现职期间公派出国留学或工作,出国前通过国家出国人员外语水平考试,并在国外学习或工作1年以上。
第五条 继续教育条件
任现职期间,按照《广东省科学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的要求,结合本专业教学科研工作的实际需要,参加以新理论、新技术和新 *** 为主要内容的继续教育,并达到规定的要求。
第六条 专业技术工作经历(能力)条件
任现职期间,具备以下条件:
(一)公共课和基础课教师,独立系统地讲授1门以上课程的教学,专业课和实践课教师,担任过专业课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讲授工作。
(二)全过程地承担1门课程的专职辅导、答疑、批改作业、实验、实习、组织课堂讨论等各教学环节工作。
(三)累计有半年以上参加社会实践或生产实习等方面的经历,并担任过班主任或辅导员工作。
(四)参加过科研工作或 *** 一定水平的学术论文、著作或艺术作品,或开过音乐会或有作品入选音乐会。
第七条 业绩成果条件
任现职期间,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学工作量,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教学效果良好,至少有1次以上年度教育教学质量评估被评为优秀,或有1篇教学研究方面的论文发表(含内部刊物)。
(二)获校级以上优秀教学成果奖,或教坛新秀奖。
(三)参加的科研项目、成果获市(厅)级以上奖励。
(四)被评为市(厅)级以上劳动模范或优秀教师。
第八条 论文、著作条件
在任现职期间,具备以下条件之一:
(一)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上发表有一定水科的学术(教学研究)论文或出版著作(教材)2篇(部)以上。
(二)艺术类的专业人员提交有一定水平的艺术作品3件(公开发表、或参加省级以上展览会、音乐会、或被工厂、企业等采用),并取得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且学术论文、著作1篇(部)以上。
第九条 附则
(一)凡符合上述条件,提交第二、三、四、五、六、七、八条规定的材料者,可申报讲师资格,并按规定的程序送评,否则,各级人事(职改)部门不予受理,评委会不予评审。
(二)本资格条件的有关词语或概念的特定解释:
1、本资格条件中所规定的思想政治条件和学历(学位)、资历、外语、继续教育、工作经历、业绩成果、论文(著作)条件必须同时具备。
2、“著作”是指公开出版的专著或教材(之一作者或主编;或本人撰写4万字以上);“论文”是指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发表的学术论文(独立完成或之一作者),论文集上收集的论文(除非被4大索引收录)不计入规定的数量,只供参考。
广东省质量工程师资格职称评审的评定条件
广东省质量工程师资格职称评审的评定条件
评定标准:质量专业工程师须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知识,以及本专业的标准、规范,了解相关专业知识及本专业最新技术状况和发展趋势,能将新技术成果应用于工作实践;有较丰富的专业技术工作经验,能解决本专业较复杂疑难技术问题,业绩较显著,取得一定价值的科技成果或在技术创新中取得较好效果;公开发表、出版本专业有一定水平的论文、著作;有指导初级专业技术人员工作的能力;较熟练运用一门外语获取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之一条 适用范围
本资格条件适用于我省质量专业从事质量检验、质量管理、质量认证(审核、咨询)、质检技术与设备开发以及国内外动态发展分析等技术或研究工作的在职在岗工程技术人员。
第二条 思想政治条件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任现职期间,考核称职以上。
任现职期间,出现如下情况之一,在规定年限上延迟申报:
(一)年度考核基本称职及以下或受单位通报批评者,延迟1年申报
(二)受记过以上处分或已定性为技术责任事故的直接责任者,延迟2年申报。
(三)弄虚作假,伪造学历、资历,剽窃他人成果者,延迟3年申报。
第三条 学历、资历条件
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获硕士学位,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3年以上。
(二)研究生班毕业或取得双学士学位,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取得助理工程师资格后,受聘助理工程师职务3年以上。
(三)大学本科毕业,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取得助理工程师资格后,受聘助理工程师职务4年以上。
(四)大学专科毕业,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取得助理工程师资格后,受聘助理工程师职务5年以上。
(五)中专毕业,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20年以上,取得助理工程师资格后,受聘助理工程师职务5年以上。
(六)虽不具备上述学历,但取得助理工程师资格后,受聘助理工程师职务5年以上;或具备上述学历,取得助理工程师资格后,受聘助理工程师职务3年以上。任现职期间,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获国家或省批准的“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者。
2.获市(厅)级科技成果奖二等奖以上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以获证书为准)。
第四条 外语条件
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掌握一门外语。参加全国或全省统一命题考试,成绩符合规定要求。
(二)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免试外语:
1.获得硕士学位。
2.任现职期间公派出国留学或工作,出国前通过国家出国人员外语水平考试,并在国外学习或工作1年以上。
第五条 继续教育条件
任现职期间,按照《广东省科学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的要求,结合实际专业技术工作需要,参加以新理论、新技术和新 *** 为主要内容的继续教育,达到所规定的要求,并提交完成继续教育的有效证明。
第六条 专业技术工作经历(能力)条件
任现职期间,具备下列条件之两项:
(一)作为主要参加者完成两项以上质量科研开发、应用项目的全过程,其中承担完成一项以上调研立项、方案论证、计划实施和成果总结等主要工作。
(二)参加完成两项以上科研课题或项目,其中一项以上为主持完成并承担课题或项目中的主要部分专项技术工作,编写相应的技术报告。
(三)参加完成一项以上新技术引进消化项目或两项以上技术开发推广或检测技术设备改进项目,承担其中主要部分专项技术工作,编写相应的`技术报告。
(四)独立完成现两项以上某类产品常规的全项目质量检验工作,制定检验细则。
(五)参加完成两项以上复杂产品或大型的质量检验项目或质量仲裁的检验工作,承担其中主要部分专项技术工作,编写相应的技术报告。
(六)完成两项以上有关检验技术研究工作,承担项目的主要测试工作,编写相应的技术报告。
(七)参加完成两项以上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新发展检验项目的建立工作,实际承担其中主要部分专项技术工作,编写相应技术资料。
(八)参加完成三项以上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系列标准的贯彻实施工作,承担部分质量体系文件的编制任务。
(九)作为起草人之一参加制定三项以上产品质量改进和产品发展规划或技术规范。
(十)参加完成四项以上质量咨询或质量审核工作,承担其中主要部分专项技术工作,编写相应的技术报告、审核报告。
(十一)参加完成三项以上产品质量认证、体系认证工作,负责其中主要部分专项技术工作,编写相应的技术报告。
第七条 业绩成果条件
任现职期间,具备下列条件之两项:
(一)市(厅)级以上科技成果奖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以奖励证书为准)。
(二)作为主要参加者完成的课题或项目有一项通过技术鉴定,达到国内先进技术水平,并取得较明显的效益。
(三)参加完成的技术引进或技术开发或检验 *** 、测试技术和检测设备改进项目,有一项达到国内先进技术水平,并取得较明显的效益,经县级(以上)技术监督行政主管部门或有关部门、单位认可。
(四)参加完成的质量咨询、质量审核、质量认证、质量改进项目,有两项被用户采纳,对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经县级(以上)技术监督行政主管部门或采用单位、企业确认。
(五)参加完成的产品质量改进和发展规划或技术规范,有两项经批准实施,并取得较明显的效益,经县级(以上)技术监督行政主管部门或批准实施单位确认。
(六)承担的新开展检验项目有一项投入实际应用,并取得较明显的效益,经县级(以上)技术监督行政主管部门或有关主管部门鉴定认可。
(七)参加完成的质量仲裁检验工作中,解决了两项影响质量判断的技术问题,经县级(以上)技术监督行政主管部门或有关单位确认。
(八)参加完成的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系列标准的贯彻实施工作,有两项解决了较复杂的技术问题,对改进产品质量发挥了较大作用,经县级(以上)技术监督行政主管部门或有关单位确认。
第八条 论文、著作条件
任现职期间,公开发表、出版本专业有一定水平的论文(之一作者)、著作(主要编著者),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出版著作1部。
(二)在省级以上专业期刊发表论文1篇以上。
(三)在市级以上专业期刊发表论文2篇以上。
(四)在市(厅)级以上专业学术会议宣读论文2篇以上。
(五)在市级以上专业期刊发表论文1篇以上,以及解决技术问题而撰写的专项技术分析(论证)报告1篇以上。
第九条 附则
(一)凡符合上述条件,提交第二、三、四、五、六、七、八、条规定的材料者,可申报工程师资格,并按规定程序送评。否则,各级人事(职改)部门不予受理,评委会不予评审。
(二)本资格条件有关词语或概念的特定解释、申报人提交材料要求。
1.本资格条件的词语或概念的特定解释:
(1)凡贯有“以上”的,均含本级(或本数量),如“3年以上”含3年。
(2)本资格条件规定的课题或项目包括国家、部门、地方或单位下达的和合同规定的两类。
(3)本资格条件所列工作经历、能力、业绩成果,申报者若具备标准化、计量两个专业相对应部分的条件时,可视同为已达到本专业的相应要求。
(4)本资格条件中的“主持”是指在课题、项目中承担技术组织工作,并实际承担其中主要部分专项技术工作,解决关键问题,撰写相应技术报告者;“主要参加”是指在课题、项目中承担主要技术工作或关键技术工作,或分课题(项目)的技术负责人。
(5)本资格条件中的“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是指等级额定获奖人员。
(6)本资格条件中的“效益”包括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7)本资格条件第八条所列“专项技术分析(论证)报告”,经两位担任中级以上(其中至少有一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本专业行家审定,提出详细具体的推荐意见,可不公开发表。
(8)省级以上专业期刊指省级以上主管部门(或学术机构)主办具有国内统一刊号(CN)或国际标准刊号(ISSN)的专业期刊。市级以上专业期刊指市级以上主管部门(或学术机构)定期出版公开发行的专业期刊(月刊或季刊)。
2.申报人提交材料要求:
(1)按要求填写好的《广东省专业技术资格评审表》(简称《评审表》下同)一式一份。
(2)《中级专业技术资格申请人基本情况及评审登记表》一式十五份。(以下所列是对照条件要求提交的材料)
(3)申报者应将申报的专业(标准化、计量、质量)准确地填在评审表相应栏目上。
(4)对照条件第二条,考核结果填入《评审表》内相应的空栏处。
(5)对照第三条,必须提交学历(或单位)证书、资格证书、任职的聘书复印件。复印件须经单位审核、盖章,经办人签名,并注明年月日。
(6)对照第四条,必须提交有效期内的职称外语考试合格证书或外语考试成绩通知单原件,或免试的证明材料。
(7)对照第五条,提交继续教育有效证书(原件)。
(8)对照第六条规定条件,填入《评审表》相应栏目。
(9)对照第七条,提交业绩成果证件、证明及辅助证明材料,获奖项目应写明等次。复印件须经单位审核盖章。
(10)对照第八条要求,提交规定数量内的论文、著作或实例材料。论文、著作或实例材料要提交原件。 ;
高级工程师职称评定条件
高级工程师职称评定的条件广东省科学技术厅职称:
(1)大学本科毕业广东省科学技术厅职称,从事专业工作十年以上,担任中级职务五年以上。
(2)大学专科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十五年以上,并需担任中级职务五年以上。
(3)中专、高中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二十五年以上,并担任中级的职务五年以上。
凡是符合上述申报条件的人员,还必须遵纪守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能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在本专业岗位上做出显著成绩,而且还要具备相应的专业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才具有资格。
扩展资料
高级工程师分为两级三类:高级工程师(副高)、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正高)、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正高)。
高级工程师对应于教育类副教授职称,研究类副研究员,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对应于研究类研究员,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对应于教育类教授。
高级工程师在工程界为技术专家或技术能手,在企业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和很强的工作能力,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高级工程师
广东省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为什么职称评审需
广东省专业技术人员专业技术资格是指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能力,以及成就的等级称号,反映专业技术人员的学术和技术水平、工作能力的工作成就。就学术而言,它具有学衔的性质;就专业技术水平而言,它具有岗位的性质。职称是对专业技术人员能力的承认。通过了专业技术资格考核认定,可以反映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及能力。在公务员及企事业单位,工资待遇还可能综合衡量该资格,对不同级别的技术资格证书实行不同的薪资补贴。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