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广东中级职称作假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a个相关介绍广东中级职称作假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举报了,你会不安一阵子;不举报,你会为自已难受一辈子。体制内评职称,机会稍纵即逝,却直接和工资挂钩,关系退休后的工资收入,直接影响个人的生活质量。能评上职称,是每个人工作的终极目标。
你同事的行为本身违规,你只能算是替天行道。
先不说同事违规有一万个理由,但违规是铁一般的事实,而规则是为所有人制定的。
不公平不合理的事时时有,恰好有人遇到了,有义务把它“矫正”,——说大了,这是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尽公民的责任;说小了,这是和不正之风作斗争,争取自己的正当权益。
没有人有义务牺牲自己的利益成全他人的利益,这个道理,每个成年人都懂得。你同事即便知道了这件事的来龙去脉,他也应该能理解。
况且即便你碍于情面没有举报,同事顺利评上,他会感激你吗?不会,他只会归于自己运气好,并且对这段“黑历史”,他抹杀都来不及,不愿让人想起。
这样,你“一厢情愿”付出评不上职称的代价,却没人理解,更谈不上感激,会严重心理失衡的。
谦让是一种美德,但忍让不是。
所以,我觉得你不必有太大压力,争取个人权益是人的本能,在这一点上,你同事没错,你更没错。
如果有证据证明你的同事在评职称过程中提供虚假材料,那么你可以如实举报他。这与你是否参与评职称无关,换句话说,任何老师都有举报评职称过程中弄虚作假的权利。
我老婆学校就遇到过题主所说的这种情况,大概在e年前,她们学校有一个高级职称指标,有d位老师提交了晋升高级职称申请书,学校职评领导小组按照文件要求收齐了相关材料,递交了申请书的d位老师在私底下算年度考核综合评分,他们算出张老师的年度考核综合评分之一,同时也在琢磨评高级职称所需要的各项条件。
年度考核综合评分第b名的李老师在头脑中不断搜索记忆,任现职以来,张老师好像没有参加县(区)级以上的公开课比赛(评高级职称需要有此项证明材料),于是他到教导处和其他老师处去了解情况,由于同事关系,教导主任和其他老师也不好说什么,李老师猜测,张老师可能提供的是虚假材料。
没过几天,学校职评领导小组对推荐晋升高级职称的老师进行了公示,学校推荐了年度考核综合评分第a名的张老师,并公布了资格审查的相关材料和结果。
细心的李老师发现了问题,张老师提供的公开课证明材料是市教育局颁发的获奖证书,获奖证书上写得很详细,有XXX杯教学大比武等相关信息。李老师对这张获奖证书提出了质疑,于是到市教育局去咨询,张老师是否在这次教学大比武中获奖?市教育局的工作人员告诉李老师,这次获奖的名单中并没有张老师的名字。
李老师的猜测得到了证实,张老师提供的材料是虚假的,李老师以书面方式向学校如实地反映了情况。学校领导找张老师谈了话,张老师也承认自己提供了虚假材料,于是撤回了申请书,学校推荐了李老师晋升高级职称。
其实,老师在评职称的过程中需要提供货真价实的材料,任何虚假材料都是行不通的,一旦被发现或者被举报,老师c年内不得评优、评先和晋级。所以,老师不要抱着侥幸心理提供虚假材料,企图蒙混过关。
有个案例,可作参考:
有一年,学校有两个晋升副高的指标,打分后,第三名与第二名差距很小,而第三名资历老一些,除了年长几岁外,他是早期(上世纪80年代初)的专科毕业生,而第二名是电大毕业。
第三名不服气,放话说:“我要是上不了,就举报你(第二名),你每年暑假都招小升初学生补课,大家都知道。”
第二名则说:“你怎么就针对我呢?照你这么说,你也上不了,你没把柄吗?大不了我们都上不了。”
一一总之,两个人在办公室里互不相让,激烈地吵了起来。
校长见状,让他们停下来,拉着两人到餐馆,掏钱请二位吃饭。并跟教育局相关人士打 *** :
一是说第二名和第三名分数一样,指标就两个,两位教师都是优秀骨干,把谁刷下来都不忍心。
二是恳请局里给学校加一个指标,不然很棘手。实在不行,以后有合适的时机把我校的指标少一个也认了。
最终,局里多给了学校一个指标,第二名和第三名都上了。事后,据说第三名给了校长一个红包,说:“那次是您请我们吃饭,怎么能让您为我们的事还出钱请我们呢?这钱我出。”
此后,好像局里也没减少学校评副高的指标数。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广东中级职称作假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广东中级职称作假的a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