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和正高考试题型有哪些

一、卫生高级职称考试题型、题量

微信号:ctkjcq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1、副高:

(1)单选题(20题)

(2)多选题(10题)

(3)共用题干单选题(35题)

(4)案例分析题(35题)

(仅供参考)

2、正高:

(1)多选题(25-35题不等)

(2)案例分析题(45-55 题不等)

(仅供参考)

二、合格分数标准

试卷总分100分,高级职称考试原则上没有合格分数线,由各省分别划分数线,基本为60分左右

对于医护们来说,确保本职工作保质保量完成的同时,也要具备拿下职称的实力,那该如何做到工作与学习的平衡?考试宝典APP深耕医学教育二十年,帮助每位学员解决个性化学习问题 ,提升学习能力,陪伴学员共同成长与进步,加速通过考试,助力职场快速晋升!

[广东省]广东省理化副高职称考试题,广东省2020年副高报考条件

档案职称副高考试一共多少题?

1.单选题:20题 约占10分。

2.多选题:10题 约占10分 。

3.共用题干单选题:约35题 约占20分。

4.案例分析题:约35题 约占60分。全部采用人机对话形式,考试时间为2个小时。总分为100分,考核时间为2个小时。 系列多项选择题,也就是案例题分析题,副高可以选8个案例题,正高选12个案例题 一、副高:单选题、多选题和案例分

卫生副高级职称考试

卫生副高考试题型以及分值占比:

(由于是各省份自行组织考试广东省理化副高职称考试题,各省均有差别,有的省份可能会没有共用题干单选题,甚至有的省份学员反馈没有多选题,所以该资料仅做参考,具体请大家以实际情况为准)考试题目全是选择题。

分四部分(每进入下一部分题目,不能返回上一部分题目,第三第四部分甚至不能返回上一小题)每进入一部分题目时,都会有该部分题目说明。

题型和分值说明

之一部分:25题单选题

每小题有五个选项,只有一个正确答案,选对得分,选错不得分,每小题占1分。

第二部分:20题多选题

每小题有五个选项,有2到5个准确答案,每小题占1分,选对得分,选错、漏选不得分。

第三部分:15小题共用题干单选题

每小题有5个选项,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占1分。每进入下一小题,不能返回上一小题。

第四部分:案例分析题

先在11个案例中选择8个案例(选择时,只能看到案例内容,不能看到案例问题和选项),确定广东省理化副高职称考试题了哪几个案例后才能逐个案例、逐个问题看,在作答每一个小题后才能看到下一小题的问题和选项,进入下一小题后不能返回上一小题。

每个案例3-5个小题,每小题共有3-12个选项,而且是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按照案例权重计分(每小题所占分数没有标明),多选、错选都会扣分,直至扣完该案例所占分。

卫生管理副高职称考试科目

卫生管理副高职称考试科目:“基础知识”、“相关专业知识”、“专业知识”、“专业实践能力”等4个科目。

卫生管理副高职称考试科目“基础知识”、“相关专业知识”、“专业知识”、“专业实践能力”等4个科目广东省理化副高职称考试题,其中分4个半天进行。每个科目题量为100题广东省理化副高职称考试题,全部为多选题广东省理化副高职称考试题,题型有A1、A2、B1、A3、A4和X型题。

卫生职称题型示例:(一)A1型题(单句型更佳选择题)。

细胞坏死的主要形态标志是:A、线粒体肿胀;B、核碎裂;C、胞质嗜酸性增强;D、胞质脂滴增加;E、自噬泡增多。

(二)A2型题(病例摘要型更佳选择题)。

35岁女性,3周前感冒伴咽痛,2周前已痊愈。近5天颈前疼痛明显,有低热来门诊。查体:T 37.8℃,皮肤无汗,甲状腺Ⅱ°大,右叶硬,明显触痛拒按,WBC 7.8×109/L。临床诊断最可能是:

A、甲状腺右叶囊肿出血;B、甲状腺癌伴出血;C、慢性淋巴性甲状腺炎;D、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E、亚急性甲状腺炎。

A3型题(病例组型更佳选择题):

(1~3题共用题干)35岁男性,因饱餐和饮酒后6小时出现中上腹疼痛,放射至两侧腰部,伴有呕吐2次,为胃内容物,自觉口干,出冷汗。查体:T 38℃,四肢厥冷,脉搏116次/分,血压10/6 kPa,腹膨胀,全腹弥漫性压痛、反跳痛和肌紧张,肝浊音界存在,移动性浊音阳性,肠鸣音消失。

1、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不应考虑的诊断是:

A、穿孔性阑尾炎;B、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C、绞窄性肠梗阻;D、急性胰腺炎;E、急性盆腔炎。

2、患者经检查诊断为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如行腹腔穿刺,可能抽出液体的颜色是:

A、无色清亮液体;B、棕褐色液体;C、胆汁样液体;D、脓性液体;E、血性液体。

3、治疗方针应是:

A、胃肠减压,密切观察病情变化;B、中药与针刺;C、补液抗炎;D、紧急手术;E、纠正休克后手术。

副高职称考试

卫生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专业设置一览表

序号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序号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1 001 普通内科(全科医学) (临床) 54 115 外科护理 (护理)

2 002 急诊内科 (临床) 55 125 儿科护理 (护理)

3 003 心内科 (临床) 56 129 妇产科护理 (护理)

4 004 呼吸内科 (临床) 57 133 中医护理 (护理)

5 005 消化内科 (临床) 58 140 五官科护理学 (护理)

6 006 肾病内科 (临床) 59 061 西药剂 (西药)

7 007 血液内科 (临床) 60 062 临床药理 (西药)

8 008 内分泌内科 (临床) 61 071 临床检验 (非临床)

9 009 神经内科 (临床) 62 072 生化检验 (非临床)

10 010 精神科 (临床) 63 073 微生物检验 (非临床)

11 011 结核科 (临床) 64 074 免疫检验 (非临床)

12 012 传染病科 (临床) 65 075 放射诊断 (非临床)

13 013 老年医学 (临床) 66 076 放射治疗 (非临床)

14 014 风湿病科 (临床) 67 077 放射技术 (非临床)

15 015 皮肤科 (临床) 68 078 核医学诊断 (非临床)

16 016 普通外科 (临床) 69 079 核医学技术 (非临床)

17 017 肝胆外科 (临床) 70 080 病理诊断 (非临床)

18 018 骨 科 (临床) 71 081 病理技术 (非临床)

19 019 泌尿外科 (临床) 72 082 心脏超声 (非临床)

20 020 胸外科 (临床) 73 083 腹部超声 (非临床)

21 021 心外科 (临床) 74 084 心血管技诊 (非临床)

22 022 神经外科 (临床) 75 085 康复治疗 (非临床)

23 023 烧伤科 (临床) 76 086 营养科 (非临床)

24 024 整形外科 (临床) 77 087 高压氧治疗 (非临床)

25 025 麻醉科 (临床) 78 088 神经电生器 (非临床)

26 026 急诊外科 (临床) 79 089 输血科 (非临床)

27 027 小儿内科 (临床) 80 097 医院管理 (非临床)

28 028 小儿外科 (临床) 81 098 放射治疗技术 (非临床)

29 029 肿瘤外科 (临床) 82 186 毒理检验 (预防医学)

30 030 肿瘤内科 (临床) 83 187 微生物检 (预防医学)

31 031 妇产科 (临床) 84 188 理化检验 (预防医学)

32 032 眼科学 (临床) 85 189 基层防疫 (预防医学)

33 033 口腔内科 (临床) 86 190 环境卫生 (预防医学)

34 034 口腔颌面外科 (临床) 87 191 食品卫生 (预防医学)

35 035 口腔正畸 (临床) 88 192 放射卫生 (预防医学)

36 036 口腔修复 (临床) 89 193 学校卫生 (预防医学)

37 037 耳鼻咽喉科 (临床) 90 194 劳卫及职业病(预防医学)

38 038 疗养科 (临床) 91 195 妇女保健 (预防医学)

39 039 内科 (临床) 92 196 儿童保健 (预防医学)

40 040 外科 (临床) 93 197 寄生虫防治 (预防医学)

41 151 中医内科 (中医) 94 198 寄生虫检验 (预防医学)

42 152 中医外科 (中医) 95 199 健康教育 (预防医学)

43 153 中医妇科 (中医) 96 200 流行病学 (预防医学)

44 154 中医儿科 (中医) 97 201 消杀灭 (预防医学)

45 155 针灸 (中医) 98 202 计划生育 (预防医学)

46 156 中医骨伤科 (中医) 99 203 法医学(地) (预防医学)

47 157 推拿 (中医) 100 204 中西医结合内科(预防医学)

48 158 中医眼科 (中医) 101 205 中西医结合外科(预防医学)

49 159 中医耳鼻喉 (中医) 102 206 传染病控制 (预防医学)

50 160 中医肛肠科 (中医) 103 207 慢性非传染性控制性疾病(预防医学)

51 161 中医皮肤科 (中医) 104 211 病案管理 (预防医学)

52 171 中药剂 (中药) 105 261 地方病控制 (预防医学)

53 101 内科护理 (护理)

注:专业名称后注明临床、中医、预防医学的广东省理化副高职称考试题,必须具有执业医师资格证书;注明护理的广东省理化副高职称考试题,必须具有执业护士资格证书。申报妇女保健、儿童保健专业的人员,持有临床类、公卫类执业医师资格证书均可报考;申报医院管理专业的人员,必须具有执业医师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