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飞简介
黄飞原名黄士杰,曾用名黄文升,广东省花县(今花都市)新华区黄岐山村人,1921年出生于香港一位中医家庭,年少时先后就读于广州市四十九小学、培英小学西关分校、香港华侨中学和华南中学。
黄飞少怀大志,尤富爱国思想,读高中时,正值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起,耳闻目睹日寇的暴行。
1937年7月抗战爆发,黄飞热血沸腾,积极投身香港学生抗日救亡运动,次年春加入中国 *** ,改名黄飞。同年10月,参加香港学生赈济会组织的青年回国服务团,任一团特别支部宣传委员。期间,他不但自己投身抗日救亡运动,而且还动员家人参与。他介绍六弟黄士超加入学生赈济会和民族解放先锋队,介绍十妹黄美韶、十一弟黄士尊、十二弟黄士仪加入儿童团,一起参加抗日救亡活动。
1938年冬,学生赈济会组团回国服务,黄飞带头报名参加,时适接中山大学录取通知书,但他以救国为重,毅然弃学,随服务团返广东宝安从事抗日宣传。同年12月,他转赴广东高州一带继续宣传抗日,并任云潭乡工作队队长。
1940年,服务团被 *** 反动派强令解散,黄飞即转往曲江,改名黄文升,在 *** 第十二集团军余汉谋部工作,后来 *** 发现其政治面目,下令逮捕他,他只得撤离,再赴高州一带开展革命活动。1942年,到廉江县白鸽港新民小学以教书为掩护,开展抗日活动。
1945年1月,黄飞参加南路人民武装起义,任南路人民抗日游击队大队长,转战雷州半岛、吴川、化州、廉江、合浦、灵山、博白等地。他不但英勇善战,而且有艺术特长,以攻心战术瓦解敌人斗志。他曾绘了一幅漫画,描绘一位日本老太婆牵着牛艰难地爬山,还配上一首诗。诗曰:
爬上富士山,向西望太阳;
太阳红光沉海底,我儿白骨葬沙场。
这首诗,由被俘的日兵译成日文传播,使不少日兵士气低落。
1947年5月,黄飞任粤桂边区人民 *** 新四团副团长。7月,他率队在廉江县牛头营击溃来犯的 *** 军。10月,晋升团长。1948年4月,任南路东征独立团团长,他率队粉碎敌人的围追堵截,抵信宜县,又在白鸡岭与敌激战,不幸负伤,伤愈后到达粤中地区找到东进司令部。同年七八月间,奉派赴香港参加 *** 香港分局举办的学习班,10月初返回粤中,任 *** 新恩开中心县委委员、新恩开总队长。
1948年12月28日,他率新恩开总队赴恩平鹏岗村活动,迎击来犯的 *** 军300余人。他在山上指挥战斗,敌弹中胸,遂负重伤。在护送去夹水医疗站途中牺牲,时年27岁。
黄飞牺牲后,遗体葬于夹水。1955年恩平县人民 *** 将其遗骨迁葬于恩城河南公园,立黄飞墓。1985年5月再迁至现址,建黄飞纪念亭。
黄飞纪念亭坐落在恩平市恩城鳌峰山东麓,占地面积约300平方米,为水泥钢筋结构,形似伞状。亭后是拱形烈士墓室,正中嵌黑底白字的“黄飞烈士之墓”碑石,其后是一大型水泥碑牌,上刻碑文,记述烈士生平业绩,背刻“纪念黄飞烈士,赤胆丹心照鳌峰”及“原香港学生赈济会学友捐立”等文字。
纪念亭四周广植十里香树及松柏,四季常青,正是:山水有情,长埋烈骨;清风明月,永伴忠魂。
黄飞洪和方世玉是同一个时代的吗
黄飞鸿(1847-1924)
黄飞鸿原名黄锡祥、字达云,原籍南海西樵禄舟村,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七月初九生于佛山。他是岭南武术界的一代宗师,也是一位济世为怀、救死扶伤的名医。其父黄麒英乃晚清“广东十虎”之一,飞鸿五岁从父习武,12岁随父鬻技街衢,尽得家传功夫。后遇铁桥三(广东十虎之一)之爱徒林福成授其铁线拳、飞砣绝技,并在宋辉镗处学得无影脚,武艺日臻精进,稍后,飞鸿随父于广州乐善山房设馆授徒。麒英谢世,飞鸿子承父业成为一代宗师,是当时南派武林中最年轻的武术教练。一生中,曾先后被提督吴全美、黑旗军首领刘永福等聘为军中技击教练。相传其平生绝技有双飞砣、子母刀、罗汉袍、无影脚、铁线拳、单双虎爪、工字伏虎拳、罗汉金钱镖、四象标龙棍和瑶家大耙等。因其尤精虎形诸势,故在武林中享有“虎痴”之雅号。 此外,黄飞鸿亦善于舞狮,有广州狮王之称。
1924年8月,广州商团总长陈廉伯在英帝国主义支持下,乘孙中山北伐,在广州发动武装暴乱,纵火劫掠。黄飞鸿与其继室莫桂兰苦心经营数十年的宝芝林连同刘永福写给他的牌匾和他唯一的照片亦毁于战火。黄飞鸿经不起沉重打击,因而忧郁成疾,是年冬天不治去世,终年77岁。黄飞鸿身后萧条,贫无以殓,幸弟子邓秀琼为他料理后事,葬于白云山麓。莫桂兰在林世荣、邓秀琼的帮助下,偕黄的两名儿子移居香港设馆授徒,传授黄飞鸿遗技。1983年在香港去世。
黄飞鸿一生以弘扬国粹,振兴岭南武术为已任,经其门人林世荣等整理的铁线拳、工字伏虎拳、虎鹤双形拳结构新颖,动作轻快,革除了以往南派拳法沉滞狭隘、动作重复之弊病。虎鹤双形,虎形练气与力,动作沉雄,声威叱咤,有推山倒海,龙腾虎跃之势;鹤形练精与神,身手敏捷,动作迅速,有静如处女,动如脱兔,气静神闲之妙。刚柔并用,长短兼施,偏正配合进退中规,成为飞鸿一脉之代表拳法,为武术界独树一帜。一时风行全省,并远传至港澳、南洋甚至北美等地,迄今历久不衰。在新中国成立后,被列为我国高等体育院校教材内容之一。
黄飞鸿不仅武功超群,医术亦相当精湛,其驳骨疗伤之技,时称一绝。光绪年中,在广州仁安里设“宝芝林”医药馆,悬壶济世,治病救人,上至将军,下至百姓,功效显著。福军首领刘永福亲为宝芝林题写“技艺皆精”的匾额,并聘飞鸿为福军技击总教练,后随刘到台湾英勇杀倭。
黄飞鸿纵横江湖数十年,凭着过人的勇敢、智慧和绝技,身经百战,显赫辉煌。成为中外闻名的武术大师。他武艺高强且崇尚武德,推尚“习武德为先”,从不恃强凌弱,坚持以德服人。他历主摒除门派之阂,能者为师,更是力排重男轻女之见,更先收授女弟子和组织女子狮队的武师之一。其众多弟子中,以男弟子梁宽和林世荣,女徒弟莫桂兰、邓秀琼等最负盛名。其余的门人,亦颇有声誉,遍布粤港澳台、东南亚各地。他生前弘扬国粹、匡扶正义、见义勇为、扶弱助贫、济世为怀的风范,在武术界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轶事,被世人广为传诵。
林世荣的徒子徒孙中,不少人日后成为电影业中人,其中较为人熟悉的有武术指导刘家良,其父刘湛便是林世荣之弟子。五、六十年代香港便已拍摄了接近八十套以黄飞鸿为题材的电影。当中黄飞鸿一角,除了两套为白玉堂,俱由关德兴担当;而奸角几乎全部由石坚演出。故港人常称关德兴为“黄师傅”;形容大奸大恶亦有“奸过石坚”一词。之后成龙、刘家辉亦有演过少年时期的黄飞鸿。近年徐克拍摄黄飞鸿电影更非常成功,黄飞鸿一角多由李连杰担任。
黄飞鸿结过四次婚,除元配外皆为续娶。最后一名妻子莫桂兰于1983年于香港逝世。黄飞鸿有四子,当中黄汉森最得真传,惜年少时被暗算惨死,之后黄飞鸿不传儿子武术。
以黄飞鸿为主题拍摄的电影已经超过百部,形成黄飞鸿系列影视,黄飞鸿广为人知主要来源这些影视剧。
黄飞鸿详细事件表
1847年农历七月初九 出生于广东佛山镇。
1853年 从其父黄麒英习武。
1859年 随父在佛山、广州、顺德一带卖武,其间以四象标龙棍胜武师郑大雄左手钓鱼棍法,得“少年英雄”之名。
1860年 在佛山豆豉巷卖武时遇铁桥三高徒林福成,在佛山随林福成学艺近两年,学成 “铁线拳”和 “飞铊”等绝技。
1863年 移居广州,铜、铁行工人集资为其设武馆于第七甫水脚,飞鸿结束卖武生涯。
1865年 广州三栏行(果栏、菜栏、鱼栏)中人聘为行中武术教练。
1866年 在西樵官山墟一当铺夜宿时遇贼人打劫,飞鸿一人击退数十人,在当地一时传为佳话,随后应邀到在石龙乡授徒。
1867年 一洋人携如牛犊大的狼狗在香港设擂向华人邀斗,飞鸿不甘华人受辱,赴港以“猴形拐脚”击毙恶犬,自此扬名香江。
1868年 香港水坑口大笪地小贩彭玉摊挡被一恶棍强占打伤,飞鸿路见不平相助,被对方同伙数十人持械围攻,被飞鸿击败。
约1868年 另设馆于广州西关廻澜桥附近教徒授艺兼医刀伤跌打,三栏教席由梁宽代替。
1869年 在佛山平政桥斗蟀场为卢九叔任"护草"(现场保镖)时,飞鸿严惩歹徒,在佛山名噪一时。
1871年 娶妻罗氏,婚后三月罗氏病卒。
1873年 受聘广州水师武术教练,并考取广州将军衙门“靖汛大旗手”一职。
1882年 记名提督吴全美聘飞鸿为军中技击教练,停办廻澜桥所设武馆。
1886年 其父麒英染疾卒。月余后,吴全美去世,飞鸿辞去军中技击教练职务,在广州仁安街设跌打医馆“宝芝林”。
1888年 黑旗军首领刘永福赏识黄飞鸿武艺高强、医术精通,聘为军医官和福字军技击总教练,向其赠"医艺精通"木匾。
1894年 刘永福率领军队赴台湾抗击日本侵略军,飞鸿随刘率九营福字军抵台,驻守台南。
1895年6月 刘永福护台失利,飞鸿离台返粤,自此仅行医不授武,“宝芝林”前榜:“武艺功夫,难以传授;千金不传,求师莫问。”
约1896年 续娶马氏为妻,生二女、二子(汉林、汉森),不久马氏病卒
约1902年 续纳岑氏为妻,生二子(汉枢、汉熙),不久岑氏病卒。
1911年8月 应刘永福邀聘,任广东民团总教练
1912年 鱼栏伙记马如灿(卖鱼灿)遭歹徒勒索被殴,飞鸿见义勇为严惩歹徒,“义救卖鱼灿”一事在羊城广为传颂。
1915年 续莫桂兰为妾。
1918年 在广州十八甫福安街梁氏蟀猎场任守
1919年 精通武术的次子黄汉森遭妒,往广西梧州渡任“护勇”时被“鬼眼梁”暗算惨死。受此打击,飞鸿不再向其他儿子传授武技。
1919年4月9日 在广州海珠戏院广东省精武会成立大会上表演飞铊。
1924年10月 广州国民镇压商团暴乱,西关一带房屋被毁,仁安街“宝芝林”受累被焚,资财付于一炬,其长子汉林又告失业,因而忧郁疾成。
1925年农历三月廿五日 病逝于广州城西方便医院
有关方世玉的资料:
方世玉:
广东省肇庆人。父名方德,做丝绸生意,娶妻李氏,生有两子,长名孝玉,次名美玉(都跟随过至善禅师学技);后来方德以六旬高龄续娶苗显之女苗翠花——苗显在火烧嵩山少林之后,便隐姓埋名,贩盐为业,颠沛流离。苗翠花便生了方世玉。方世玉与他的两位兄长在年纪上,最少相差二十年。苗翠花随父学得一身好本领,「遵他父遗训,将孩儿世玉自满月起,先用铁醋药水浑身先洗,次用竹板柴枝铁条,层层换扎,使其周身筋络骨节血肉,坚实如铁,自小苦练到三岁时,头戴铁帽,脚着铁靴学跳……六岁扎马步,七岁开拳脚,埋庄柱……至十四岁,十八般武艺,件件皆通,力大无穷,周身盘筋露骨,坚实如铁,性情又烈,专打不平。」(《万年青》)打死雷老虎那一年,方世玉大概只有十四岁。上文亦说过,方世玉打死雷老虎,导致少林与武当之间的恩怨白热化。方世玉成名得早,死得也早,有说他死于火烧九莲山少林或以后,死时相信是二十多岁吧了。除精通拳脚外,擅使花刀。
家传户晓的方世玉打擂台与胡惠乾打机房的故事就是最早记载于《万年青》小说内。这两件事直接导致武当少林两派关系恶化。广东省肇庆人方世玉——「少林五老」苗显之外孙,随父到杭州做生意,因见雷老虎摆擂台,两对边联上写「拳打广东全省,脚踢苏杭二州」,大为愤怒,上台比武,打死雷老虎。雷老虎是武当派李巴山之女婿,仗着自己是文渊阁大学士陈文耀(雍正时火烧嵩山少林寺,乾隆时接近八十岁)之侍卫使,便横行无忌,这次被方世玉击毙,自然大快人心,但却引起连番恶斗——雷老虎妻李小环请父亲李巴山出山,方世玉请三德和尚、童千斤等,事情越闹越大。与此同时是新会胡惠乾偷出少林寺,回省城,为父复仇,大战西关锦纶堂机房工人。锦纶堂是省城纺织工人的会馆,行中工人多是单身汉子,十居七八争强斗胜;胡惠乾之父在附近开设小商店,被机房工人殴毙,方世玉救起重伤之胡惠乾,把他送往少林寺学技。胡惠乾这次复仇,大开杀戒,杀了十多名纺织工人——其中一名拳勇张锦洪是武当冯道德之徒孙。于是,两派火拚,越闹越加不可收拾。后来,雷老虎之小姨李二环——李巴山之二女,因姊姊、姊夫和父亲都死于少林派手上,报仇心切,便向微服出巡的乾隆皇献身;乾隆趁机借用武当冯道德、白眉道人之力,剿灭福建少林寺。方世玉、胡惠乾、至善等无一幸免,只因为《万年青》成书于清末,描写少林拳勇——反 *** 的「暴徒」,很可能会招惹官非,作书人只有尽量讨好官家,福建少林寺毁灭导致少林武术流入百粤,拳风缤纷大盛,名手辈出
黄飞资料
1现代画家
黄飞,男1919年8月生,福州人,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从小爱好字画,原任上海人民艺术剧院、上海滑稽剧团舞台美术首席设计师。现任中国舞台美术学会兼上海学会顾问、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研究院画师、世界名人艺术研究院高级画师、上海美术家协会中国画画师、世界名人文化中心顾问。在1933年前后在上海大舞台、天蟾舞台和杭州东坡戏院担任舞美首席设计师,创作了在当时轰动整个上海滩的机关布景也是机关布景首创者之一。设计了300多本部京剧、话剧、及滑稽戏、越剧。1946年前后在苏、杭、沪举办个人画展。
于2001年在上海艺术研究中心展览厅举办个人画展,1933投入贺逸云门下专攻中国画,得到蔡鹤汀先生的关爱授予画虎艺术,两位艺术家在艺术上的无私传授和黄飞自身的努力,使其在狮、虎、鹰;山水上均有较深的造诣。他结合西洋画中的优点,使中国画在突出意境的同时更具有了形神具备的立体效果,将中西画法融会贯通,使自己的中国画更上—层,难能可贵的是他至今在86岁的高龄依然笔耕不缀,依然以满腔的创作热情投入其中,创作出一批又一批的艺术精品。
2广东省卫生厅官员
黄飞,男,1963年10月生,广东茂名人,汉族。1984年5月加入中国 *** ,学历研究生,管理学硕士。硕士生导师。
1981年9月至1985年7月在华南师范大学中文系读书。1985年7月至1989年11月在广东茂名教育学院中文系任助教。1989年12月至1995年8月在茂名市 *** 办公室任文教科副科长、科长。1995年8月至1997年7月任广东省卫生厅人事处副处长,1997年7月至1998年5月任广东省卫生厅办公室副主任。1998年6月至2000年6月任广东省卫生厅政策法规处处长,2000年6月至2004年1月任广东省卫生厅办公室主任。其间,2000年9月至2002年7月在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社会医学与卫生管理研究生班学习,2003年9月至2005年6月在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医药卫生高级管理班(h-EMBA)学习。2004年2月后任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党组成员。
3烈士黄飞
黄飞,原名黄士杰,曾用名黄文升。1921年出生在香港西营盘高街四号A的一位中医生家里。黄飞有兄弟姐妹十二人,在黄飞六七岁时,父母将他和两个弟弟一起送回广州市西关多宝街七十八号外祖母处抚养。就读于四十九小学和培英中学西关分校。以后又回香港进华侨中学和南华中学读书。 黄飞读高中年代,正值日本军国主义者疯狂推行侵华政策的时候。他见山河破碎、外侮日亟,不禁怒火满腔,奋笔疾书岳飞的《满江红》词,赠给黄允中同学,决心携手抗外侮。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了。黄飞热血沸腾地投身到这一场伟大的民族斗争之中。他积极参加学生赈济会的工作,并加入了中国 *** 。黄飞与三个好友结成知己,立志要为国出力,光复山河。他们统一以“飞、砂、走、石”命名(黄飞之名便是此时改的)。意即要将他们的生命之光化为满天的飞砂走石,席卷敌阵。
黄飞不但自己投身抗日救亡运动,而且动员全家老少参加抗日救亡运动。把家里提供为秘密会议点,每凡会议,就叫弟妹在门口看风放哨。学生赈济会在剧院为抗日救亡义演,黄飞动员父亲买票,带领全家去观看。由于黄飞的影响,黄家弟妹都先后加入了抗日救亡运动的组织。六弟黄仕超参加了学生赈济会和民族解放先锋队。十妹黄美韶(即黄绮玲)、十一弟黄士荣、十二弟黄士仪加入儿童团,参加抗日救亡活动。
l938年冬,黄飞参加香港学生赈济会回国服务团。临行前,又接到中山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但他毅然决定“到抗日前线去”,与同学们共赴国难。他笑着对弟妹说:“上社会大学也一样!”
1938年12月下旬,黄飞所在的青年回国服务团之一团(以下简称服务团)回到广东省宝安县抗日前线随军服务,并担任该团特别支部宣传委员(特支由东南特委直接领导,特委书记梁广,组织部长吴有恒,宣传部长杨康华)。服务团到宝安县几天后,由于 *** 九一三团在布吉车站被日军击溃,十八位服务团团员失掉联系,只好翻山越岭、历尽艰辛撤回香港。
服务团经过组织整顿和充实力最后,重新奔赴广东南路的高州一带宣传抗日。.黄飞担任云潭乡工作队队长,在云潭等地开展活动。他利用当地农民组织的“大刀会”,开办训练班,帮助农民学文化,还利用他擅长的诗歌、漫画、木刻等艺术开展抗日宣传。他深入群众之中,建立了鱼水般的关系。当地曾流行这样一首歌谣: “高佬蔡人人爱,矮仔黄(即黄飞)甜过糖……”黄飞在宣传抗日过程中,教育培养并发展了一批 *** 员,成立 *** 云潭乡党支部,为党组织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1940年, *** 反动派掀起了之一次 *** *** ,回国服务团和其他抗日救亡团体被强行解散。
服务团解散后,黄飞调往韶关曲江工作,改名黄文升,进入 *** 第十二集团军二师工作。后来 *** 反动派发现黄飞的政治面目,下令逮捕他,他只好离开隐蔽。此时,香港已沦于日军之手,他有家归不得动,只得又回到高洲一带进行革命活
1942年,黄飞由陈信材介绍到廉江白甲巷新民小学当教师。新民小学被破坏后,黄飞进入吴川西部开展群众性抗日救亡的工作。
1945年1月,黄飞参加南路武装起义,任南路人民抗日游击队第四大队大队长。南路武装起义受挫后,黄飞与其他几个抗日游击大队台编,组成西征部队,挺进台浦自石水。西征部队几经周折,抵达白石水的金鸡村,与合浦、灵山的起义部队会师。
*** 反动派趁西征部队在白石水地区立足未稳,纠集一五五师四五六团、广东保安一团及合灵边乡保安队共数千人,重兵“进剿”金鸡,企图把西征部队消灭在金鸡。金鸡之战后,部队撤出金鸡,整编为“小江”和“黄河”两个大队,黄飞任黄河大队大队长,在张世聪的率领下,在合灵边境坚持武装斗争。
由于 *** 反动派对西征部队怕得要死,恨得要命,必欲除之。5月6日清晨,敌五六团、保九团和地方武装二千多人分三路“围剿”我军。西征部队利用大窝山密林与敌人周旋,展开激战,至下午突围撤退中,张世聪和几位支队指挥员壮烈牺牲。
突围出来的指战员陆续在山下汇合,部分战士编入合浦部队,转战于合(浦)、钦(州)、灵(山)、博(自)一带。大队长黄飞、中队长赖鸿维率黄河大队数千人,经由海路回到遂溪。
在同日本侵略者和 *** 反动派作战的时候,黄飞不但身先士卒,英勇善战,指挥有方,而善于发挥自己的艺术特长,用攻心战术瓦解敌人斗志。他曾画过一幅有一位日本老妇牵着一头牛爬上高山顶的漫画,并题诗一首: “爬上富士山,向西望太阳,太阳红光沉海底,我儿白骨葬沙场。”由俘虏的日兵译成日文散发。不少日本兵看了很受震动,士气骤减。
1947年5月间,粤桂边地委和粤桂边人民 *** 根据 *** 香港分局的指示,集中主力部队新一团、新三团、新四团开辟勾漏山脉。黄飞任新四团副团长。6月,地委率主力北上博(自)、廉(江)边境。7月1日,在廉江县牛头营与来犯的 *** 军激战,黄飞指挥新四团在左冀协同新一团作战,将敌军击溃。8月,新四团和新十团合并,仍用新四团番号,黄飞仍任副团长。l0月左右升任团长。同年冬,敌人重点“围剿”化、吴,新四团奉命转移遂、廉边区活动。
为粉碎敌人的围剿,保存和壮大武装力量,解除老区的压力,开辟和扩大游击区,配合大军南下解放华南。粤桂边纵队决定抽调主力组成两支部队,实行东进和西进。黄飞率新四团两个主力编进东进部队,担任团长。
东进路上,黄飞机智勇敢,沉着指挥部队,突破敌人层层封锁和围追堵截。在信宜县的白鸡岭,为使部队摆脱敌人追击并扩大我军的政治影响,黄飞亲率后卫三营扼守山头与敌人一个整营的兵力展开激战,战斗中黄飞负伤。黄飞负伤后,和另外几名伤员及两名医务人员留守信宜云开隐蔽养住,伤愈后,通过秘密交通线进入粤中,找到了东进部队司令部。
1948年7一8月问,黄飞被派往香港参加 *** 香港分局举办的学习班。10月初,返回粤中,参加组建新(兴)、恩(平)、开(平)总队。黄飞受命为 *** 新恩开中心县委委员,新恩开总队长。同年12月28日,黄飞率队抵恩平县鹏岗村活动,敌军三百余人进犯。在指挥战斗中,黄飞中弹牺牲。时年二十七岁。
黄飞牺牲后,遗体葬于夹水。1955年恩平县人民 *** 将其遗骨迁葬于恩城河南公园,立黄飞墓。1985年5月再迁至现址,建黄飞纪念亭。
黄飞纪念亭坐落在恩平市恩城鳌峰山东麓,占地面积约300平方米,为水泥钢筋结构,形似伞状。亭后是拱形烈士墓室,正中嵌黑底白字的“黄飞烈士之墓”碑石,其后是一大型水泥碑牌,上刻碑文,记述烈士生平业绩,背刻“纪念黄飞烈士,赤胆丹心照鳌峰”及“原香港学生赈济会学友捐立”等文字。
纪念亭四周广植十里香树及松柏,四季常青,正是:山水有情,长埋烈骨;清风明月,永伴忠魂。
恩平县人民永远缅怀这位人民的儿子,鼓励人们在先烈开辟的大道上永向前进。
黄飞原名黄士杰,曾用名黄文升,广东省花县(今花都市)新华区黄岐山村人,1921年出生于香港一位中医家庭,年少时先后就读于广州市四十九小学、培英小学西关分校、香港华侨中学和华南中学。
黄飞少怀大志,尤富爱国思想,读高中时,正值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起,耳闻目睹日寇的暴行。
1937年7月抗战爆发,黄飞热血沸腾,积极投身香港学生抗日救亡运动,次年春加入中国 *** ,改名黄飞。同年10月,参加香港学生赈济会组织的青年回国服务团,任一团特别支部宣传委员。期间,他不但自己投身抗日救亡运动,而且还动员家人参与。他介绍六弟黄士超加入学生赈济会和民族解放先锋队,介绍十妹黄美韶、十一弟黄士尊、十二弟黄士仪加入儿童团,一起参加抗日救亡活动。
1938年冬,学生赈济会组团回国服务,黄飞带头报名参加,时适接中山大学录取通知书,但他以救国为重,毅然弃学,随服务团返广东宝安从事抗日宣传。同年12月,他转赴广东高州一带继续宣传抗日,并任云潭乡工作队队长。
1940年,服务团被 *** 反动派强令解散,黄飞即转往曲江,改名黄文升,在 *** 第十二集团军余汉谋部工作,后来 *** 发现其政治面目,下令逮捕他,他只得撤离,再赴高州一带开展革命活动。1942年,到廉江县白鸽港新民小学以教书为掩护,开展抗日活动。
1945年1月,黄飞参加南路人民武装起义,任南路人民抗日游击队大队长,转战雷州半岛、吴川、化州、廉江、合浦、灵山、博白等地。他不但英勇善战,而且有艺术特长,以攻心战术瓦解敌人斗志。他曾绘了一幅漫画,描绘一位日本老太婆牵着牛艰难地爬山,还配上一首诗。诗曰:
爬上富士山,向西望太阳;
太阳红光沉海底,我儿白骨葬沙场。
这首诗,由被俘的日兵译成日文传播,使不少日兵士气低落。
1947年5月,黄飞任粤桂边区人民 *** 新四团副团长。7月,他率队在廉江县牛头营击溃来犯的 *** 军。10月,晋升团长。1948年4月,任南路东征独立团团长,他率队粉碎敌人的围追堵截,抵信宜县,又在白鸡岭与敌激战,不幸负伤,伤愈后到达粤中地区找到东进司令部。同年七八月间,奉派赴香港参加 *** 香港分局举办的学习班,10月初返回粤中,任 *** 新恩开中心县委委员、新恩开总队长。
1948年12月28日,他率新恩开总队赴恩平鹏岗村活动,迎击来犯的 *** 军300余人。他在山上指挥战斗,敌弹中胸,遂负重伤。在护送去夹水医疗站途中牺牲,时年27岁。
黄飞牺牲后,遗体葬于夹水。1955年恩平县人民 *** 将其遗骨迁葬于恩城河南公园,立黄飞墓。1985年5月再迁至现址,建黄飞纪念亭。
黄飞纪念亭坐落在恩平市恩城鳌峰山东麓,占地面积约300平方米,为水泥钢筋结构,形似伞状。亭后是拱形烈士墓室,正中嵌黑底白字的“黄飞烈士之墓”碑石,其后是一大型水泥碑牌,上刻碑文,记述烈士生平业绩,背刻“纪念黄飞烈士,赤胆丹心照鳌峰”及“原香港学生赈济会学友捐立”等文字。
纪念亭四周广植十里香树及松柏,四季常青,正是:山水有情,长埋烈骨;清风明月,永伴忠魂。
广东十大杰出青年是谁?(黄飞泓、方士玉等)
清未年间, 广东省有十位武功极高, 受人尊敬的武林怪杰称为“广东十虎”。
笔名"我是山人"的陈劲先生在他的武侠小说《 武坛二虎 》自序里说“广东十虎是王隐林、黄澄可、苏黑虎、黄麒英、黎仁超、 苏乞儿、黄飞鸿、铁桥三、铁指陈、谭济鹤”。
广东十虎:
无影脚 黄麒英(擅长脚法)
铁桥三 梁坤(擅长洪拳的铁线拳)
九龙拳 黄橙可
醉拳 苏乞儿
软绵掌 周泰
鹰爪王 苏黑虎
七星拳 黎仁超
侠家拳 潭济均
铁指 陈铁志
鹤阳拳 王隐林
广东十虎之一 鹤阳拳 王隐林
侠家拳 侠家拳是广东南拳之一大侠李胡子从四川云游到广东在肇庆鼎湖山庆云寺挂单,把侠家拳传给僧人王隐林(又名王飞龙),王隐林到广州后还俗,在黄沙兼善街开设武馆授徒,把十二支桥,小罗汉,虎鹤相斗,大罗汉,侠家刀、枪棍等拳械套路传给王汉荣、王伦(王敬初)、蔡懿恭、王林开、潘鉴等徒弟,广州洪家拳邓龙对侠家拳表示欣赏,便让儿子邓 *** 拜王伦为师,邓 *** 传给他的儿子邓镇江。
王隐林在广州传授了七个高徒,其中王伦一脉传给邓 *** ,王林开一脉传给吴肇钟,吴肇钟发挥了侠拳的鹤形特点,分支白鹤派,蔡懿恭一脉向海外发展,称龙长老是喇嘛,故又分支为喇嘛派。
侠家特点是放拳如猛虎,出枪如蛟龙,拳法刚烈威猛,动作长桥大马,大开大合,套路以抛拳、冲拳、冲锋抛拳为主,动力以发长劲、抛劲为主,冲击力大,枪法以弹、抛圈托为主,进攻勇猛快速。
侠家拳械,拳套有四套:十二支桥,小罗汉,大罗汉、虎鹤相斗,器械有单刀,左把枪,九点十二枪响棍等。
王伦一脉再有传人有邓龙、邓 *** ,后传邓镇江、周沛宏、邓满、王绍仪、潘富、祖小旺、梁毅刚等。侠拳刚烈威猛,长桥大马,大开大合;刚柔相济,长短结合,有“棉里针”之称。
广东十虎之二 九龙拳 黄橙可
正直、善良、勇于助人的麻东村青年黄澄可路遇洪拳大师陆阿采被朝廷鹰犬追杀,黄澄可出手相助。陆阿采欣赏黄澄可的人品,巧妙地将洪拳绝学传授给不愿习武的黄澄可。
广东十虎之三 鹰爪王 苏黑虎
少林黑虎门源出嵩山少林寺, 距今约二百年前道光年间, 有一少林僧人法号兆德, 每隔数年便到广东化缘一次. 因而遇上顺德北岗乡之苏黑虎, 苏黑虎年幼已习武术,但目睹兆德和尚的少林绝技后,即决心跟随兆德和尚上嵩山少林学艺.
但苏黑虎初到少林寺的时候,兆德和尚却一点功夫也不传授给他, 只是每天吩咐苏黑虎重复地从事抛石锁,弹石球,埋木椿等最基础的功力训练,原来兆德和尚心里是另有打算的,他希望苏黑虎能够练得一双桥手坚实如铁,唯拥有这种武术功底,少林拳的威力才能得以发挥,就是这样,苏黑虎整整花了三年时间不断练习基本功,直到有一天,兆德和尚认为时机成熟才亲授了一套黑虎十形拳, 一套醉八仙拳,黑虎刀,及金刚棍. 前后六年, 苏黑虎终於学成下山, 其时已是二十四岁.
身怀少林绝技的苏黑虎回到老家顺德后,接受乡人的邀请教授村中子弟少林武功, 但苏在村镇里教拳未免感到自己怀才不遇, 遂到省城-广州发展. 在同村兄弟介绍下, 先任职果栏教头, 三年后苏黑虎在广州西关开设武馆, 由於艺宗少林, 武艺精湛, 慕名而来者日众. 更招致当地的武当派教头吕荣妒忌, 到苏黑虎之武馆捣乱, 但被苏黑虎击败, 从此声名大噪
苏黑虎所教的是黑虎十形拳, 十形者, 即龙,蛇,虎,豹,鹤,狮,象,马,猴,貂. 是刚柔并济的拳术, 套路分作前椿,中椿,及后椿三部份. 由於源自少林寺, 故取名少林黑虎门, 以传后世, 更因苏黑虎技艺精湛,行侠仗义,名震羊城, 得后人封为广东十虎之一.
广东十虎之四 无影脚 黄麒英 黄飞鸿
黄麒英功夫源自於金钩李胡子和洪熙官的传人陆亚彩
黄 麒 英
南 海 西 樵 人 。 少 时 鬻 技 街 衢 , 卖 艺 求 生 , 一 日 在 镇 粤 将 军 署 前 旷 地 卖 武 。 陆 阿 采 刚 巧 在 场 ,见 是 良 材 , 便 收 他 为 徒 。 麒 英 师 事 之 十 年 , 得 其 艺 之 神 髓 。 其 后 为 镇 粤 将 军 所 部 兵 技 击 教 练 , 所 受 薪 俸 甚 微 , 月 所 得 者 , 仅 三 两 六 钱 银 , 胡 能 以 赡 养 其 家 , 乃 於 靖 远 街 设 生 草 药 店 , 期 薄 有 获 , 以 补 不 足 。 麒 英 把 平 生 所 学 传 给 儿 子 黄 飞 鸿 ( 在 功 夫 片 来 说 , 黄 飞 鸿 更 是 最 著 名 的 人 物 ) 。 黄 飞 鸿 再 传 林 世 荣 、 梁 宽 等 。
黄飞鸿是南海西憔禄舟村人,其父黄麒英拜陆阿采为师。陆阿采继承少林武术,拳棒精娴,是广东武坛的著名高手。飞鸿自幼受家庭熏陶,耳濡目染,举手投足已具武技雏形。在父亲的悉心软导下,飞鸿武技进步神速,几年间已尽得父传。
广东十虎之五 软绵掌 周泰
广东十虎之六 七星拳 黎仁超
广东十虎之七 侠家拳 潭济均
广东十虎之八 铁指 陈铁志
广东十虎之九 醉拳 苏乞儿
苏灿本为当地一霸,生性不羁,沉迷武学,由此与当地斧头帮结下冤仇。苏灿本过着富裕逍遥的日子,但是,在遭遇到斧头黑帮的纠缠、洋人买办史密斯的阴谋以及因自己的过错而使恋人洪绮莲的离去等等困难后,终于在沦为乞丐的流落地———湖南长沙镇再度雄起。在朋友余枫、父亲苏贵、挚友兼情敌铁桥三等人的倾力帮助下,品德、武功不断提升,同铁桥三一起名震广东,被民众推选为广东十虎之一。其匡扶正义的豪举使其成为真正受人敬重的一代武林宗师。
广东十虎之十 铁桥三 梁坤
正 名 梁 坤 , 有 洪 拳 大 师 之 称 。 少 时 拜 少 林 名 手 金 *李 胡 子 为 师 , 平 生 好 习 拳 技 , 游 览 各 地 , 寻 师 访 友 , 苦 练 少 林 武 术 , 练 得 桥 手 如 铁 。 好 与 佛 家 往 还 , 在 广 州 市 彩 虹 桥 广 昌 梁 布 厂 任 教 , 技 压 各 方 拳 勇 , 声 名 大 振 。 生 於 逊 清 嘉 庆 年 间 , 历 咸 丰 同 治 两 世 , 卒 於 光 绪 十 二 、 三 年 间 。 铁 桥 三 之 死 , 乃 因 在 海 幢 寺 随 圆 光 和 尚 练 习 三 十 六 点 铜 环 棍 , 积 劳 成 疾 , 铁 桥 三 因 染 有 阿 芙 蓉 癖 者 , 圆 光 和 尚 命 其 戒 烟 , 铁 桥 三 从 之 , 决 心 戒 绝 , 苦 练 棍 法 , 但 因 年 事 已 老 , 体 力 不 胜 , 染 病 而 卒 , 享 寿 七 十 高 龄 。
陆 阿 采
广 东 驻 防 旗 人 。 幼 丧 父 母 , 依 其 族 叔 为 活 。 叔 遇 之 虐 , 衣 食 皆 缺 。 阿 采 苦 之 , 悄 然 逃 他 方 为 佣 , 其 时 才 十 二 岁 , 伶 仃 孤 苦 , 艰 困 备 尝 , 某 日 因 看 神 功 戏 而 遇 一 异 僧 ( 一 说 是 少 林 小 弟 黎 伯 符 ) , 拜 师 学 技 七 年 , 在 异 僧 之 荐 , 投 九 莲 山 少 林 跟 至 善 习 武 。 火 烧 少 林 寺 之 后 , 多 方 逃 窜 , 隐 於 羊 城 , 收 黄 飞 鸿 之 父 黄 麒 英 为 徒 , 继 而 退 出 武 林 , 居 乐 善 山 房 , 致 力 医 学 , 不 谈 技 击 。 阿 采 老 病 死 於 家 , 享 寿 六 十 八 , 平 生 只 授 过 一 个 徒 弟 , 就 是 黄 麒 英 。 平 生 精 於 花 拳 , 故 有 花 拳 陆 阿 采 之 称.
评论已关闭!